肺臟位於胸腔中,右肺為三片肺葉,左肺為兩片肺葉,共有五片肺葉。
而肺的顏色會隨年齡和生活習慣而有所不同,通常剛出生的肺為淡紅,會隨著年齡增長不斷吸入煙塵沉積於肺,而呈暗灰並有黑色斑點。
肺癌的主要成因是吸菸與吸二手菸,但是觀察國內的吸菸率有逐漸下降的趨勢,而肺癌發生率仍逐年升高,尤其罹患肺腺癌的女性有九成是不吸菸的。所以,要避免或減少肺癌的發生,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吸菸與不受二手菸害外,更要避免廚房油煙、遠離空氣污染或廢氣多的地方,多管齊下,才有助於減少肺癌的發生。
肺癌是國人男女性癌症死因的第一位,其成因雖仍不明,但抽菸、二手菸、空汙、遺傳、肺部疾病(肺結核、肺阻塞)等,已證明會增加肺癌的機率。在先進國家因吸菸人口減少,肺癌發生率已開始下降。反之,雖然在台灣男性吸菸率自民國86年菸害防制法實施之後,已減少一半,而女性吸菸率則持平,但肺癌發生率仍逐年上升,尤其是肺腺癌。細胞產生異常變性,造成異常分裂、增生,形成腫塊,稱為腫瘤,而發生於肺、氣管或支氣管的惡性腫瘤稱為肺癌。
肺癌早期診斷的重要性
肺部篩檢的目的是為了在還沒有病徵出現之前早期發現肺癌。在這時候的治療大多數都是可以治癒的。若是出現病癥,像是久咳不癒,通常發現時就已經是晚期,則難以治癒。
根據國民健康署107年癌登資料,第1期肺癌之五年存活率約九成,到了第2期還有五成以上,第三期則下降到約二成五,但如果延誤治療到第4期才就醫,5年存活率約一成。
因此早期檢測與診斷,是為了早期發現肺癌,提高治癒的機會,亦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重要關鍵。可以觀察自己是否屬於高危險族群,並且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進行篩檢。